推进乡村旅游应做好“四篇文章”
来源: | 作者: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17-10-31 | 110615 6次浏览 | 分享到: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国民精神消费需求将更为突出。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也很突出,这里面包括旅游业,这种不平衡、不充分恰恰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

基于近期提出的幸福产业理念将旅游列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并与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高度契合,未来旅游将是人民大众享受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旅游也逐渐成为“美好生活”的核心内容,乡村旅游由原来的边缘化迈入涪陵人的视野,已成为涪陵人周末最常见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拉动涪陵经济增长与休闲观光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

纵观涪陵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众多乡村旅游资源藏在深闺无人识,已经被开发利用的只是冰山一角,这一资源亟待开发利用和提档升级。另一方面,涪陵乡村旅游开发大多数比较粗糙,存在千村一面,村村同品的问题,极大制约了乡村旅游业从深度到广度方面的融合。再次,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阵,品种单一重复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江东的杨梅成熟了,李渡的杨梅也跟着成熟了,同行业劣质竞争影响当地农户的收入,甚至时鲜果蔬烂在地头、农户伤在心头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广大游客近郊游选择单一,极大的制约了其享受美好生活的需要。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做好“深挖掘”这篇文章。各村可以遵行乡村旅游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宗旨,做好深度挖掘这篇文章。要有目标、有定向的挖掘出其颇具传统文化价值,有深厚人文底蕴,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旅游资源,做深做大自己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植旅游品牌。要根据各地的特色和资源,做好规划,分步实施,挖掘和培植并举,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

二、突出自然禀赋,做好“有特色”这篇文章。各村在抓乡村旅游产业及配套产业时,要更多的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在特色上下足功夫。有高海拔的乡村就利用其高海拔优势,有特色种植业的乡村就发挥其特色之处,有传统养殖品种的乡村就突出传统养殖这一传统,有文化底蕴的乡村就重点打出文化这一张底牌,使各村有自己的特色,每村不重样,村村有品牌。各村在抓乡村旅游产业时,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思路。切实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使之成为建立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的助燃剂,在保护传承方面探索出一套经营机制。

三、培育特色效益农业,做好“增效益”这篇文章。各村要积极培育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特色农产品,带动立体农业及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让地里长出的果蔬吃得放心,让广大游客摘得安心,让采摘行为回归其真正的乐趣。同时,各村也应谋划和建立一批农贸市场,建全集现场采摘、线下直销、线上网销等多渠道融合的销售网络,使观赏及产出同比增长。

四、满足美好生活需求,做好“再回首”这篇文章。“回头客”始终是旅游兴旺的前提所在。乡村旅游关键是人的融入感,增强吸引力。各村要有选择的植入与之配套的旅游业态,让更多游客体会到山美、水甜的同时,享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当乡愁、怀旧的情愫触发广大游客的记忆,那么这山这水这人就和他有了联系,成为他想再多看一眼的故地。

随着广大民众民主意识和文化意识觉醒,也在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关注度和需求也越来越高。各村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文化历史、可贵传统和文物元素,顺应这一趋势,及早谋划,培育其独特的自然文化属性,让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